您好!欢迎进入广西新世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网!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军事

唐朝凌烟阁24位功臣的排位:
为何把秦琼排在最后,第一又是谁?

发布时间:2020-11-09 00:46:37 分类:军事


夜狼文史工作室历史作家 代表作《一个帝国的生与死》 

04-30 16:54  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


秦琼排最后一名是很正常,更公正的说,当时还有很多资质战功比他强的牛人个榜单

图片1

凌烟阁二十四人中,三股势力占据了大半壁江山:第一股势力来自于李氏皇族外戚,占据五席(长孙无忌、李孝恭、高士廉、柴绍 、长孙顺德);第二股势力是当年跟随李渊晋阳起兵的骨灰级元老,占据了六席(房玄龄、段志玄、刘弘基、殷开山、刘政会、唐俭);第三股势力是来自瓦岗寨好汉,占据了五席(魏徵、张亮、程知节、徐世绩、秦叔宝)。

秦琼先在瓦岗内部比一下,魏徵,大唐第一谏臣,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,李世民说魏徵就是他的镜子,魏徵死后他悲痛欲绝罢朝五天,在太宗皇帝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,秦琼没法比。

图片2 

张亮,从瓦岗寨下来后就是秦王的心腹,在和太子建成夺嫡大战中,任秦王府车骑将军的张亮奉命到洛阳,秘密联结山东豪杰,结果被建成派人打下狱严打,却闭口打死不招,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将,进凌烟阁时任太子詹事,洛阳都督,在二十四臣中排第16。实权派,秦琼比不了。

 图片3

徐世绩,也就是李绩,无论是在瓦岗时代还是大唐后来的开国统一战,战功薄上的功劳都只会让秦琼汗颜。

程咬金,也就是程知节,玄武门事变老程是第一打手,之后,李世民又把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程咬金的儿子当老婆,成了亲家,老程在太宗皇帝心中的地位,秦叔宝也撼不动。

图片4

还有,都是从瓦岗下来的,秦叔宝的却是转了几个弯才到了李唐的阵营,如果秦琼同学的简历放在三国,那就吕布一样的“三姓家奴”叔宝同学先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干活,后来后又跟随过张须陀,张须陀被徐世绩一刀斩下马后,又去跟了裴仁基,后来又跟着裴仁基投降李密,成了瓦岗寨好汉,李密投降李渊后,秦琼没有跟随大部队行动,而是投靠的王世充,后上是老东家一直写信劝,秦叔宝才在唐武德二年(619年)的时候投靠的李世民。虽然太宗皇帝李世民大度,但叔宝这简历,也太复杂了点,自然比不上那几位。

和瓦岗寨几个兄弟都无法比,自不说和那些当年和李渊一起起事的骨灰元老,以及李氏皇亲国戚们。排最后一名,一点都不冤。

图片5 

最后一名秦叔宝,第一名是谁呢?那也没有任何争议,长孙无忌。李世民是他小舅子,贞观一朝,长孙无忌(第一位)、杜如晦(第三位)、魏徵(第四位)房玄龄(第5位),这是李世民的核心的施政团队,大唐盛世其于几人之手。

  唐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,公元643年3月23日,李世民荣登大宝已经17年。

图片6

  十七年里,李世民率先垂范,夙夜在公,从谏如流,大唐在他的统治下,政治清明,经济繁荣,社会定,百姓安居乐业,威服四夷,万国来朝,尊其为“天可汗”。

李世民知道,这份盛世来之不易,既有自己的努力,更有一帮开国功臣的众志成城,自己是明月,功臣就是众星,众星拱月,明月当空,才有一片美丽的夜空。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,李世民更加怀念当初并肩作战,同心戮力的功臣们,为功臣建阁画像的想法油然而生,著名的凌烟阁和二十四功臣像就此诞生。

图片7

  二十四功臣大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,比如秦琼、尉迟敬德、长孙无忌、魏征,但二十四功臣的排序不是按照知名度,更不是按照武功,甚至不是靠资格和功劳,而是按照当时的官职品级排列,排序规则如下:

1、官职从高到低,已经去世、有赠官的,以所赠官官职品级为准。

2、官职品级相同者,按照爵位高低排序;

3、爵位相同者,按照年龄大小排序;

4、官职爵位都相同者,已故者排在生者之前;均已故者,按生前官职爵位高低排序;

5、光禄大夫以下文散官不作为排序依据,以本身职事官高低排序,所谓文散官是为荣誉头衔,不执掌任何实际事务,职事官则是实职。

图片8

按照上述排序规则,秦琼排在最后一位并无不妥,不需要为他鸣不平。

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,就品级而言,他当时是司徒,正一品;就爵位而言,他是赵国公;就资历而言,他和李世民是布衣之交;就关系而言,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哥;就功劳而言,他是李世民第一心腹,玄武门定策第一功臣。

长孙无忌之于李世民,相当于萧何之于刘邦,两人都不是武将帅臣,却是宰辅腹心,左膀右臂,不可或缺,排名第一毫无争议。

图片9

  再看排名最末的秦琼,李世民建凌烟阁时,秦琼已经去世好几年,他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,正三品,死后追赠徐州都督,仍是正三品,这一下子就限制了他的排名,只能排在后面,因为前面一品、二品官有十几个。

其实,秦琼很早就投靠李世民,作战极其英勇,经常亲自冲锋陷阵,用他自己的话说“我戎马一生,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”,为唐朝统一立下汗马功劳,而且对李世民忠心耿耿,李世民对他也十分器重。这样一名勇将,为何直到死后也只是三品官呢?

图片10

这其实不怪李世民,也不怪秦琼,只能说演义小说太过抬高了秦琼的形象。

论英勇和武艺,秦琼不在尉迟恭之下,甚至更有胜之,但玄武门之变时,秦琼不像长孙无忌一样直接参加密谋筹划,也没有像尉迟恭一样直接参加事变,直接干掉了李建成,他并未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什么关键功劳。

图片11

另外,秦琼年轻时打仗太猛,受了很多伤,导致他在玄武门之变后以养伤为主,很少带兵参加对外战争,没有再立军功,而且他是一个武将,又缺乏参政能力。别的功臣在借着各种机会继续建功立业,不断升官,秦琼却因为“无所事事”,不能继续升迁,李世民也只能在虚衔上给他照顾,实职是没办法给他的。

这样一来,别人都在进步,秦琼的职业生涯却基本宣告结束,并于638年去世,官至正三品,而李世民建凌烟阁是在643年,这就决定了秦琼只能排在一品二品官后面。

跟同为正三品职事官的张亮、侯君集、张公谨、程知节(程咬金)、虞世南、刘政会、唐俭、李绩等人相比,秦琼也有不如上述几位的劣势,所以只好屈尊忝居末位。

图片12

即便李世民对秦琼特别厚爱,也不能突破排序规则让他前提,毕竟这是一个很敏感的事,李世民必须照顾生者的意思,以及客观的官职、功劳等因素,所以我们也没必要为秦琼鸣不平。

果仔细对比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所立功勋就会发现,其实秦琼能上凌烟阁完全是李世民对他的偏爱,即使排在第二十四名,也是莫大的荣誉。

图片13

凌烟阁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极大,几乎成为了功名的象征。唐朝诗人李贺在《南园十三首-其五》中写道: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”。位列凌烟阁,几乎成为了无数普通人的梦想。

很多人觉得秦琼排名低,只是因为他的名气相对其他人更大

图片14

在二十四名功臣中,秦琼的知名度无疑是最大的,这主要利益于无数评书、演义、电视剧等渠道为秦琼的加成。特别是在隋唐演义类小说中,秦琼的形象被刻画的无比高大,他不只是武功绝世,还是讲义气的象征。特别是和尉迟恭一起成为门神的象征后,更是名气大振。

对比凌烟阁上榜诸人,秦琼并无优势

仔细对比上凌烟阁的二十名功臣就会发现,真实历史中的秦琼,功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

凌烟阁二十四功臣,评选的是对大唐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的文臣武将。这些人中不仅有皇亲国戚,还有治世能臣,以及立下汗马功劳的武将,还有在玄武门之变中有拥立之功的亲信。

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,排名第一的是长孙无忌,他不仅是才华无双的治世能臣,还是长孙皇后的哥哥,标准的皇亲国戚。在排名中李世民明显更偏向于治世的能臣,毕竟建立凌烟阁时大唐已经成立多年,盛世已显,对治理天下的能臣更加看重。所以包括魏征、唐俭、杜如晦、房玄龄这些既是治世能臣,又是自己起家骨干力量的人排名都比较靠前。与这些人对比,秦琼明显差距明显。

图片15

而在武将中,在带兵打仗方面,秦琼明显不及李靖、李绩、侯君集这些人,毕竟秦琼所立的功劳更多的是在大唐开国初,他带兵讨伐其他拥兵自立的军阀。因为冲锋陷阵过多,秦琼大伤小伤不断,流血过多,身体元气受损,从大唐正式建国后基本就处于抱病休养状态。大唐正式建立特别是李世民上位后对突厥、吐谷浑和西域的几次重要作战他都没有参加。

李靖是大唐名将中军事造诣最高的人,与李世民一起讨论军事后所编撰出的一部兵书《李卫公问对》是著名的兵书战策。李绩、侯君集亲为统帅参与过攻击突厥、西域诸国之战,在军功方面秦琼无疑是比不上的。

图片16 

而段志玄、殷开山、刘弘基、屈突通这些人,虽然同为武将,但这些人投奔大唐,为大唐效力的时间要远远比秦琼更长,很早就是李世民的亲信,在有关系远近上,秦琼没有丝毫优势。

同为门神的尉迟恭,则有拥立之功。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冲锋在前,击杀李建成、保护甚至逼迫李渊退位方面尉迟恭是立了头功的,而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并没有明确参与,所以他的地位明显不及尉迟恭。

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秦琼因为身体原因过早离世,在他逝世后五年,李世民才兴建凌烟阁,能在离世后这么多年,还能想起秦琼这个效力过多位主公,大唐立国后才投奔过来的人,李世民已经是抬举秦琼了。

秦琼能够排进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,即便是排在最后,已经算是唐太宗仁厚了!

唐太宗时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,类似由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。能够进入这个名单,把画像挂在凌烟阁上,不仅仅是莫大的荣耀,更是一种“保证”。

只要不谋反、不犯十恶不赦的大罪,这个家族的数十代富贵是完全有保证的。秦琼在二十四功臣里排到最后,许多人为他鸣不平。那么,唐太宗在确定名单时,到底考虑了哪些因素呢?


 图片17

 

一、这些功臣背后所代表的势力是排在第一位的

李世民是一个相当高明的政治家,他建这个凌烟阁的目的,是有着深远的考虑的,要平衡各方面的势力,要分个亲疏远近,要有个轻重大小。

但无论如何,能够入选的人里面,任何一个人背后都有着一个利益集团,他们与大唐联为一体、根深蒂固,李世民不可能不把这个放在首位。

这二十四人中,长孙无忌、柴绍、长孙顺德、高士廉、刘弘基等,要么是李世民家的亲戚,要么是关陇集团的老牌贵族,很早就追随李渊,秦琼的资历是没法比的。

第二类是军方的代表。李靖、徐世绩、侯君集、段志玄、殷开山、屈突通等,在军中威望极高,立下了汗马功劳,军功和在部队中的影响力,秦琼也没法跟人家比。

第三类就是出谋划策、名望极高的,如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魏征等,他们来自不同的利益集团,但他们极高的名望,在朝野间影响极大。

秦琼在这三方面,都居于劣势,排名最后没啥奇怪的。

 

图片18 


二、是否参与过“玄武门之变“是个重要参考

”玄武门之变“是李世民能够登基为帝的最关键的一战,此战,他猝然发动,一举击杀了太子李建成、弟弟李元吉,又逼着李渊退位,这才有了贞观之治,才有了凌烟阁。

立下再大的功劳,也不如跟着一把手“做干事”爬得快。能够豁出身家性命跟着李世民造反,就是把宝全押在了上面,根本没有回头的可能,这才是李世民能够完全依赖的铁杆心腹啊!

例如尉迟敬德,李世民一下令,他什么都敢干!一箭射死了李元吉!他这辈子,就算完全卖给李世民了。再比如长孙无忌等,成天怂恿李世民“痛下决心”!李世民登基后,当然会有回报了。

秦琼在干什么?秦琼在保持中立。秦琼既感念李渊的知遇之恩,又怀有自己的心思,虽然后来倒向了李世民,但是人家心里的地位哪能跟赤膊上阵参加玄武门之变的众人相比?

 

图片19 


三、长孙无忌为何排名第一

凌烟阁二十四功臣,长孙无忌排名第一是众望所归,朝野众人都十分认同,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。

从功劳上来讲,他是李世民登基最大的功臣,一直在幕后策划,李世民登基之后,唐朝内忧外患,民生凋零、国力弱小,长孙无忌兢兢业业、鞠躬尽瘁,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,是李世民最为倚重在大臣。

从资历上来讲,长孙无忌很早就与李世民相识,从此便一直追随他,无论环境多么困苦、情势多么危急,始终不离不弃,既是患难之交、又是生死之交,还是布衣之交。

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顺序,还与这二十四人的官职、爵位、品级有关。长孙无忌是赵国公,授司徒,满朝之中无人可比。更何况,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,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感情非常好,当然不能亏待长孙无忌了。

长孙无忌排名第一,理所当然。

 

图片20


  结语:之所以有人对秦琼排名最后提出异议,更多的是受演义小说的影响,因为在评书中,秦琼秦叔宝实在是太出名了!

但是要论实际的功绩,秦琼在将帅如云、猛人辈出的初唐,并不是太冒尖,尤其是他后期因为伤病的原因早早退出“现役”养病,更是拉了后腿。就好比《亮剑》中李云龙因为负伤,在野战医院养伤,再也没有参加过大的战役,影响了授衔。

凌烟阁的排名很重要,但更让人动容的,是李世民的容人之量。历代君主,在登基之后,兔死狗烹,对开国功臣大肆杀害,基本上成了封建王朝的魔咒!只有唐宋东汉,对功臣优容有加。

苟富贵,勿相忘。说来容易,做来难啊!

凌烟阁建成时,秦琼已经逝世五年了,唐太宗还记得他的好,难得啊!

(来源:百度)

 


相关标签:

上一篇:上将韦国清 ##主政广西长达20年,为广西建设作出重大贡献

下一篇:解放战争时期,哈城差点被作为我国首都 ##终因位置太偏僻被放弃

咨询电话:15877154438

广西新世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